- 富水地层地铁工程关键施工技术
- 孙杰 吕守明 许庚 张鹏 / 2025/2
- 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含有承压水的砂性地层等富水复杂地层条件下修建地铁工
程,常常面临车站基坑出现帷幕渗漏,区间隧道盾构始发、掘进与接收过程
中出现涌水和涌砂等技术难题。地铁车站采用地连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方
案造价高,采用灌注桩+桩间高压旋喷桩工艺会导致在粉土、粉细砂、粒径较
大的碎石地层中出现帷幕效果不理想现象。为降本增效,课题组开展了富水
地层地铁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系列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开展沥青拌和站回收粉尘在同步注浆、防喷涌、车站肥槽填充中的资源
化利用技术研究,解决了区间隧道上浮、涌水和涌砂技术难题。
(2)研发一种变角速度高压旋喷技术,通过改变不同方位的旋喷速度,形成
了异性旋喷桩体。与摆喷防渗墙相比,墙体厚度均匀、抗变形能力强、防渗
效果好。
(3)研发了“高压撕裂、低压成桩”技术,解决了在粉土、粉细砂、粒径较
大的碎石地层会出现渗漏的技术难题。
(4)总结了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采用TRD工法作为止水帷幕、MJS工艺封底、采
用水泥土体或冻结法加固土体、钢套筒辅助始发与接收盾构系列施工技术。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富水地层地铁基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富水地层
地铁工程区间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第三章应用实例示范了新技术应用过程及
效果,便于读者理解技术应用的条件、技术要求、实施路径和步骤;第四章
重点阐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关键技术研究、水泥多合混合料及其应用技术的
开发、沥青拌和站粉尘在盾构同步注浆及防喷涌技术中的应用、泉域地层地
铁冻结法关键技术的研发背景、研究内容和结论,便于读者理解、掌握新技
术的研究过程、应用范围和效果,激发工程师立足本职工作进行科技创新的
信心和动力。
售 价:86.40
|
- 大器小作——古典家具中的另类
- 高长生 / 2025/1
- 由于久居京城的缘故,和对父辈的聆教,自幼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
和喜爱。自从自己经济独立后,就开始对旧物、古物有了痴迷的追求,久而久
之,加上童年的记忆里,姥爷、姥姥屋中的家具摆设与桌案上的瓷器给我留下的
深刻印象,那种庄重感在我心中重生。在经济条件宽裕后就让父亲给我买些旧瓷
器的各种摆件和一些硬木老家具。对这些东西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就开始自己
收买所喜欢的老物件,东西越买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宽。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先后参加了几期文物鉴定学习班,再经过实践,自己的收
藏经验也多了,但是由于储藏条件有限且收藏的物品越来越多,为了吐故纳新,
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决定开店经营了,开始采取边收边卖的方式。自从有了门
店后,接触的人员也多了起来,那时的老旧瓷器、木器家具很多,几乎每天在街
上都能见到装满三轮车的旧物。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送货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个星期都有送货人来店里,而且送
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有木器摆件、瓷器、文房用品、绣品老衣物、铜器、佛像
等。在开店经营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收藏爱好,觉得自己喜欢的就留下来。
经过多年的积累,从实物到经验都有了一定的储藏量,有的破旧小型木器类,就
通过高超技术的木工师傅修复或翻新,加以保存收藏。为了使自己多年的收藏经
历和对古物的认识不被遗失掉,多年前就决定把这些知识用文字保留下来,让以
后从事这方面的人士从中得到启发。
缘分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巧合。
因对古典家具的热爱,对中华木作的痴迷,我与刘建(龍吟)先生于1995年相
识。两人的缘分,可以说是以“木”为媒介,这位时常将“高叔”挂在嘴边的小
年轻,便成了与我探讨古典木器的忘年交。无论是材质、器型,还是器物的工艺
制作、流派以及断代等,彼此交流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而这一转眼便是29年
的光景。
29年中,刘建(龍吟)先生随团队先后参与故宫、国家图书馆、恭王府等文化单位
古籍的木作保护设计制作及中式家具的设计、复制等工作,也为上海“养云安缦”
酒店等古建筑的保护与木作的运用等出谋划策。
在多年的磨练下,刘建(龍吟)先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其美学眼光与思维
的蜕变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当前刘建(龍吟)先生已成立“合木泰”木作品牌,带领团队以“木以承志 创
意是魂”为指导思想,奔波于全国各地。他们致力“静空间”的打造(书房、茶
室、禅房、琴室设计),以及凝结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家具创新与制作,同时更
专注于大器小作领域的研究和创意。秉承匠心、潜心实践,刘建(龍吟)先生与
他的团队,在中华木作文化传承创新与发扬光大的道路上,正不懈努力着。
直到今日,我对刘建(龍吟)先生仍满怀期待,不仅因与其的木作缘分,更为当
下有以刘建(龍吟)先生等为代表的具有新思想的木作传承人而欣慰!
木作小样,是传统木质建筑与古典家具在制作前期所特意制作类“样板”的重要
构件,是反映古代木作设计与制作水准的原始资料。有了小样,就像话剧“样式
雷”中所演示的那样,以小样放大样,最后再制作出完美的建筑和实用的各类家
具。
因时代发展以及老一辈匠人的辞世,木作小样这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逐渐淡出
人们的视线,落入了较为冷门的领域。当然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原来的木作小
样,也有衍生成各种桌案上陈设品和各类底座的现象。
为给社会、给后人留下多年的实践经验,刘建龍吟先生与我数次沟通探讨,由我
执笔编写此书。让世人知晓木作小样,让世人珍惜木作小样,为灿若星河的中华
木文化在新时代弘扬与传播,尽微薄之力,是本书编写的初心。
售 价:60.80
|
- 赤泥资源综合利用及矿物复合新材料
- 张以河 吕凤柱 刘晓明 张娜 王新珂 / 2025/2
- 新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各类需求的不断出现,传统的
单一材料无法满足要求,材料的复合化、功能化、智能化、生态化已成为材料发展的必
然趋势,复合材料成为继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后的第四类新材
料。复合材料的内涵不断拓展,种类繁多。其中,矿物复合材料是基于材料学与地质学
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物理、环境、生物、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形成的一
类新材料,与碳达峰碳中和、矿产资源绿色低碳利用、新材料等国家战略需求密切相
关,属于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强国重点竞争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物复合材料以其自
然禀赋和优异特性,拓宽了传统材料的应用范围,尤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生
态环境、循环经济、绿色矿山等领域,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对于创新材料绿色低
碳发展、推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中国建设科
技出版社 (原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打造原创精品力作,以创新发
展为驱动力,策划出版 《矿物复合新材料系列丛书》 (以下简称 “丛书”)等经典权
威、高质量的原创学术专著。
售 价:94.40
|
- 筑苑·江右非遗——建筑上梁文与上梁仪式
- 许飞进 / 2024/12
- 许飞进
许飞进,男,汉族,教授,南昌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自1997年以来,一
直致力于江西水文化、江西乡土聚落以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
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委
员,江西省住建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专家、江西城市更新
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理事、江西省传统建筑文化
研究发展促进会理事。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多
项,主持省级纵横向课题30余项,主编教材1部,独著学术著作4部,参与
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50余篇。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主赛道竞赛,获国家级奖励7次、获省级奖励11次。
主持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30余项。
售 价:118.40
|
- 建筑施工技术
- 郝华文,倪朦,贝芳芳 / 2025/1
-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
前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部正推进的国
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
和办学模式,使已出版的土建类专业教材与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
突出,加强土建类专业教材建设成为各相关院校的目标和要求,新一轮教材建设迫在
眉睫。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主要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主要工种施工工艺及方法,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材
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实践中的相关施工
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日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指导建筑
施工。
本书在编写中遵循技能岗位施工工艺流程,始终坚持“素质为本、能力为主、需要为
准、够用为度”的原则,力求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图文与数
字化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既保证全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体现内容的先进性、实用
性、指导性。全书共分12个项目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
程、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
饰工程、季节性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现场消防技术、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和危险性较
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等。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各
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各类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由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郝华文、花昌涛,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倪朦,安徽文达信
息工程学院贝芳芳、金秀芳、李青、吴倩倩,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包海玲,淮
北职业技术学院赵永胜,安徽开放大学池州分校胡赛丽,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乔
伟,南京璞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丁雯娟,安徽锐意全过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纵瑞
伟,六安市建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牛战胜,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叶飞,六安职业技
术学院陆艳霞等共同编写。郝华文、倪朦、贝芳芳担任主编,花昌涛、赵永胜、金秀
芳、丁雯娟担任副主编。全书由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孙强教授担任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有关专业文献和资料,未在书中一一注明出处,在
此对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及时间有限,加之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书中难
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售 价:44.80
|
- 典型复材模压制品生产技术及工艺指南——看中国复材模压行业发展六十年
- 黄家康 / 2025/1
- 这是黄家康先生的第六本专著,实现了他每十年出版一本书的愿望,其精神与成就令人敬佩。
《典型复材模压制品生产技术及工艺指南——看中国复材模压行业发展六十年》即将付梓,可
喜可贺。
黄先生对复合材料模压技术的研究深入而系统,六十年来一直从事玻璃钢、复合材料模压成型
等材料及工艺的研究、试制、生产、管理及其市场应用研究、开发工作,对模压产品全流程都
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是一流的行业权威。1963年,黄先生在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
院(原北京二五一厂)开启了精彩的职业生涯之旅,因所作贡献成为我国SMC工艺技术的创始人
之一,先后荣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1978年)等诸多荣誉,其影响力贯穿中国复材
模压行业发展六十年。
本书上下两篇共七章,内容丰富,涵盖了复合材料模压发展历程及各领域典型复合材料模压制
品生产技术及工艺的各个方面,是难得一见的好书。在这个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
代,黄先生以其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行业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打开
了通往复合材料模压领域世界的大门。
这是一本历史书。六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一瞬,但过去的六十年,中国复
材模压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黄先生对我国复合材料模压发展历程进
行了简述,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砥砺前行,行业发展的不易以及一代代中国复材模压人的
伟大跃然纸上。
这是一本工具书。结合亲身实践经验,黄先生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模压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各技
术要点和操作方法,同时还配有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掌握相关技术
和工艺。无论行业新手,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黄先生对当前复合材料模压行业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还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
相关企业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本书是黄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也是行业的宝
贵财富。
此次专著出版,为中国复材模压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通过阅
读,我相信广大从业者一定能从中收获智慧和力量。
是为序。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4年9月
售 价:318.40
|
- 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再生水泥
- 李蕾蕾 杜晓蒙 冯泽平 / 2024/12
- 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将会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环境规制的范围将进一步从高污染行业扩大到高排放行业,在未来40年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产业链的清洁化和绿色化。因此,高效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无废社会”建设、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再生水泥又称碱激发胶凝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胶凝材料。它是利用具有火山灰活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材料与碱性激发剂反应而成的一类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和耐酸碱腐蚀等性能。其制备过程工艺简单,能耗和碳排放量低,可资源化利用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建筑垃圾、钢渣、赤泥、工业副产石膏等固体废弃物,是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胶凝材料。
基于此,本书编者特组织多位有丰富经验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将他们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与建筑垃圾行业的发展变化相结合,编写了《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再生水泥》一书。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利用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来制备再生水泥、低碳水泥、超细复合掺合料,以及再生水泥生产工艺及应用研究,以期能解决再生水泥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在此向为本书的编写工作提供帮助的企业及技术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希望本书能对已经从事或即将涉足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企业和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和借鉴。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2024年10月
售 价:62.40
|
- 桥梁诗咏
- 郑则群 著 / 2024/12
- 作为一名在桥梁领域深耕26年的从业者,本人已设计施工了二十
余座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桥梁,检测桥梁近千座,加固桥梁一百余座,
同时在专业之余酷爱文学。
中国桥梁闻名世界,无论是跨越能力、建造技术、建桥材料、建
设装备,各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一座座“飞虹”见证
了时代的进步,更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本书《桥梁诗咏》是
我出版的第二本诗集,书中将当代各种类型桥梁的结构、力学、美学、
历史、古诗词、创意、设计、施工、科研融于一体,采用绝句与律诗
的诗词形式,表达了作为桥梁人内心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本书以桥梁建设专业视角,富有浓厚诗韵地诠释了桥梁方案与设计
构思过程。所有赋诗的对象均为当代桥梁,桥梁的形式主要为连续梁
桥、刚构桥、斜拉桥、悬索桥、组合桥梁等,别有一番韵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南大学丁建明教授与同济大学徐利平
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本书
能够得到土木工程界同人、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与高校师生,以
及文学爱好者们的喜爱。
售 价:44.80
|
- 建筑遗产研究——赣皖交界区传统建筑实测图
- 段亚鹏 张光穗 著 / 2024/10
- 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处于多元文化共存的交融区中的传统建筑正日益受到研究
者关注,其形态特征如何传承、演变和融合的问题已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目前,学
界已经关注到,在两种文化接壤的区域中,传统建筑形态产生了混合、不清晰的现象,
而厘清文化交融区的传统建筑形态特征是整个民居研究系统中重要的一环。纵观江西
省与安徽省交界地区,从元、明两代开始,中央就设置了古饶州府与古徽州府,更有
闻名遐迩的“徽饶古道”相连。从行政区划来看,赣皖交界区域包括鄱阳县、都昌县、
景德镇、浮梁县、乐平市、婺源县、祁门县、休宁县和歙县。
赣皖交界区域是典型的赣、徽文化交融区。多元文化的交融使该地区传统建筑既
有赣派的特色又有徽派的特征,建筑形态经过交融、演化,呈现出了丰富的建筑景
观。由于受赣、徽两大文化影响,这一区域建筑文化基因经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建筑形态呈现出了更具适宜性、文化内涵更丰富、形成机制更复杂的多元化地域性特征。
赣皖交界区域的传统建筑风格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片区:一是鄱阳县、都昌县,历
史上隶属于古饶州府的时间较长,受赣文化影响更深刻;二是婺源县、祁门县、歙县、
休宁县,隶属古徽州府的时间较长,与徽文化影响下的徽派建筑风格相似;三是景德
镇市、乐平市、浮梁县,处于饶州府与徽州府府制的交界区域,既受赣文化影响,也
受徽文化影响,形成了赣、徽文化交融的建筑特征。
售 价:70.40
|
-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 刘耀 解军胜 何艳平 / 2024-12
- 本书以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围绕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进行探讨。首先介绍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定额和造价构成等基础理论,然后从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
工、竣工的全过程介绍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内容和方法,最后探讨建设项目造价控制
管 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问题、新趋势。全书共分十章,包括绪论、建
设工 程定额、工程造价的构成、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建设项目设计阶段
造价控 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阶段造价控制、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建设项目
竣工阶段 造价控制及项目后评价、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新技术理念的应用、建设工程造
价鉴定与纠 纷解决。本书可供建设项目领域的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及相关从业者、学生
等参考。
售 价:6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