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百题讲坛
- 胡宗强 / 2019-05-01
-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百题讲坛·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十年真题经典荟萃》一书集聚118道经典案例题,将市政专业最难、最关键、能否拿下考试的重中之重融入本书。主要内容包括3部分:37道经典案例模拟题、31道经典二建案例真题(2009—2018年)、50道经典一建案例真题(2009—2018年),并配有二维码,承载拓展图片及视频。
本书通过对118道经典案例的深入解析,帮助考生理顺案例解题思路,揣摩命题考核点,从而使考生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力求助考生备考事半功倍、攻克难关。
本书适用于参加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生。
售 价:79.84
|
- 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再生砖
- 杜晓蒙 / 2019-05-01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把建筑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我国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较大,要处理、处置好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实现高质量的综合利用是关键。面对各类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我国已开发了大量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技术方案,但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来看,这些处置方案仍需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因此,要大力提倡创新和优化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获得具有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再生产品。
我国早期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与填埋,实际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现阶段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较成熟的手段是将其破碎筛分后形成再生粗细骨料之后再使用,制备建筑垃圾再生制品,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由于内部具有大量的硅铝质成分,经碱激发之后可以作为绿色胶凝材料辅助水泥使用,用以制备再生制品。
基于此,本书特组织了多位有丰富经验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将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与建筑垃圾行业的发展变化相结合,编写了《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再生砖》一书。本书主要介绍了利用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来制备再生砖,包括制砖所用原材料、设备、配比、工艺及工程应用实例与案例分析等。
售 价:54.40
|
- 中国大运河文化
- 姜师立 / 2019-05-01
-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历史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 年6 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流淌了2500 多年,纵贯3200 多千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保护传承中国大运河文化,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沿岸拥有数不清的码头、官仓、船闸、桥梁、堤坝、衙署、寺庙、会馆、历史街区和园林,如此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国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内涵十分丰富,需要一批热心人去挖掘它,传承它。
只有了解大运河,才能真正热爱她,在了解和热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保护和利用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作者姜师立,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担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亲历了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过程,组织和参与了中国大运河遗产监测、方案制订、保护工程实施等申遗的关键工作。申遗成功后,他又投身于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发表过多篇论文,是名副其实的大运河热爱者,又是运河文化的研究者。如今他将许多珍贵的资料及多年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书,奉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热爱大运河,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参与保护运河遗产的热情,更好地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大运河文化》一书是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一部从文化层面研究中国大运河的专著,也是一部从中国大运河的视角解读运河文化的书籍。该书分别对中国大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以中国大运河文化为切入点,将中国大运河文化分为漕运文化、水工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城市文化、商业文化、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旅游文化10 个系列进行介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概念特点、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传统功能和历史价值,对于中国大运河后申遗时代的发展、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中华文脉、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大运河文化》一书还从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运河学研究中来,加强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深入挖掘研究,推出一批运河学研究成果,让中国大运河的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运河文化的研究层面上,该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从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的传播层面上,该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该书对中国大运河文化分条线式的介绍,图文兼备式的形式,无论对文化研究者,还是旅游产品设计者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该书通过讲述中国大运河故事,传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大运河,领会中国大运河的价值所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更加珍惜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而使广大民众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历史,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讲,《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出版会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原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单霁翔
售 价:158.40
|
-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 沈春林 / 2019-05-01
-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防水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书共5章,详细介绍了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和刚性防水材料的基本施工方法、作业条件以及施工工艺。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防水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和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大、中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售 价:54.40
|
- 产业·人居·小镇
- 廉毅锐 / 2019-05-01
- 通过对全过程参与产业园区设计的思考和实践总结,结合作者亲自探访的各类小镇案例,本书针对产业和园区、小镇的关系,尤其是这种关系如何体现到规划设计中,进行了一个方向性、系统性的描述讲解。本书从最基本的说文解字来建立问题和解释问题,轮番解释了“特色”和“镇”,并且结合项目设计实践,阐述了“小”的规模量化问题,以指导实际操作。
《产业·人居·小镇》一书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最朴素的道理,举最烟火的案例,总结最实操的办法。本书既可为从事特色小镇建设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也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售 价:56.00
|
- @所有人:让建筑更聪明
- 谈材说料 / 2019-04-01
- 本书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为2019 年4 月26 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期建筑节能跨界沙龙编写的,内容聚焦建筑节能,兼论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以建筑节能为本书中心议题,正合当前国际和国内时宜。一是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长期以来,借用儿孙的地球,毫无节制地过度开发,对环境破坏的规模已经扩大到地球尺度。二是长期以来,人类大量耗用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的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存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三是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环境署2018年报告,2017 年建筑和运营能耗占最终能源使用量的36%,仍然是耗能大户,而且建筑业能源使用量还在持续增长,人口和建筑面积的持续增加是建筑能源需求上升的主要因素,供暖、照明和家庭烹饪是增长最快的建筑终端耗能。四是2015 年以来,建筑业与能源相关的CO2 排放量尽管仍占全球排放总量的最大份额(40%),但已趋于平稳。随着清洁能源转型,未来的排放量将会持续下降。五是我国节能减排情况虽然和上述世界情况大体相同,但我国建筑能耗水平低,人均用能只是美国的1/7,欧洲的1/4,加之近来二三线城市落户政策逐步开放和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进入实施阶段,会导致城市人口和建筑面积增加,必然引发更多的建筑用能需求。“谈材说料”的编辑不辞辛苦,在较短时间找到9 位知名专家,并采访整理成9 篇文章。其中涉及建筑节能的6 篇,包括卢求的《绿色建筑的前世今生》,陶光远的《我从能源系统的角度谈建筑节能》,许武毅的《Low-E 玻璃与建筑节能》,庄虹的《传统建筑与低碳建筑技术的认识及实践》,徐锋的《建筑师眼中的建筑节能》,以及魏贺东的《有长期入住的体验才能造出优质的被动房》。书中诸多内容发人深省,颇有启迪,是一本业界人士值得花一点时间阅读的好书。
售 价:54.40
|
-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指南
- 水浩然 / 2019-01-01
-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有300多个大中城市缺水,其中三分之一城市严重缺水。国外学者认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m3 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低标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与这一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能达到这一标准,而在华北、东北地区要达到水资源人均500m3 尚需进行很大投入。故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节水的任务是很繁重的。
纵观水资源的消耗分配状况,在民用领域,除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冷却水系统常常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中采用。而在工业用水领域,冷却水的用量有时可达一个企业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当冷却水系统从直流型改变成循环型后,能节约用水量百分之九十以上。故为了节约水资源,循环冷却水系统无论在民用或工业领域,都是必须采用的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不光是计算、选用冷却塔、循环泵、连接管道和配件,以及检测仪表等系统组件,在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还会发生结垢、腐蚀、微生物滋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还需要通过水质处理来解决。本书在重点介绍循环冷却水系统组件计算、选用的同时,也阐述了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处理的原理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方法。
售 价:54.40
|
- 中国大运河遗产
- 姜师立 / 2019-03-01
- 2018 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4 周年,各地又掀起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热潮。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亲历者,不禁感慨万千。世界遗产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大运河申遗成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世界遗产工作者们仍在为保护与传承默默耕耘着,并且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遗产价值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广泛而具有深度的成果。
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除了工程技术上溯久远,流程之长无出其右,最重要的,是附着其上的厚重而坚实的运河文化熠熠生辉。随着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这条母亲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作为世界遗产,对大运河是有严格而科学的界定的,由于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对外界宣传不够,所以虽然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了,但外界对世界遗产之一——中国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社会上需要一本对中国大运河进行科学解读的书籍。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亲历者,也是运河文化的研究者,姜师立先生在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承担了许多遗产申报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如今他将多年来积累的珍贵资料和研究成果整理成《中国大运河遗产》一书出版,这对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目前为止国内第一本从世界遗产的角度介绍中国大运河的书籍,该书科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特点及保护利用要求,详细列举了中国大运河的四大类遗产:运河水工遗产、附属遗产、相关遗产及综合遗存。该书共分九章,分别是世界遗产基本概念、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国大运河遗产概述、中国大运河水工遗存(一)、中国大运河水工遗存(二)、中国大运河附属遗产、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中国大运河遗产的利用。此外,还有三个附录,分别是中国世界遗产介绍、世界水利水运遗产介绍及与中国大运河的对比分析、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大事记,让读者对中国大运河以及世界遗产的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相信这无论对文化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有一定的裨益。
与以前出版的关于大运河的专著相比,本书的特色,一是从纯世界遗产的角度来介绍中国大运河,不是泛文化的介绍;二是用科学严谨的专业笔法、教科书式的写法、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介绍中国大运河,参阅了《中国大运河保护总体规划》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等中国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从世界遗产的角度介绍大运河遗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特别是每个遗产点都配了现状图,有的还配有平面图和立面图,以方便读者了解大运河,研究大运河。
关于中国大运河,保护和研究都没有休止符,研究为保护提供支撑,保护又不断地为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中国大运河遗产》一书是对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成果的精华体现,同时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因此具有极强的出版价值。
售 价:158.40
|
- 走读中国乡村
- 罗德胤 / 2019-03-01
- 《走读中国乡村》一书是作者在微信公众号“风景读书”罗德胤专栏的30余篇文章汇总,大致分成了四类:第一类是对乡村文化的解读。第二类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第三类是对“村里开大会”这件事的反思和总结。第四类可以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案例分析,重点是从人的角度来展开。这些全部都是作者对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乡村复兴论坛经验总结的原创文章,对目前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有启发和引导意义,且在风景读书栏目以听书的方式讲述,内容精炼,有趣味性,可读性强。
售 价:102.60
|
- 全国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2019版
- 住房城乡建设部 / 2019-02-01
-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2017>6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建人<2018>6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2019年版《全国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定。
本考试大纲是2019年及以后一段时期全国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命题和应考人员备考的依据。
售 价:7.00
|